“低空空域急需更加系統化、規范化的法律,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管理,建立健全氣象服務低空飛行等行業標準,以保障空域安全、資源合理利用與產業可持續發展。”
低空經濟作為我國新興的經濟增長領域,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,在農林植保作業、體育賽事、電力巡檢、公安執法等多個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,為產業結構優化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“低空空域的利用日益成為各類航空活動的關鍵,急需一部更加系統化、規范化的法律,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管理,建立健全氣象服務低空飛行等行業標準體系,以保障空域安全、資源合理利用與產業可持續發展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,制定低空空域管理法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。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到,要推動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。張天任認為,制定低空空域管理法,應將保障低空飛行安全作為核心,無論是航空器的適航標準制定、飛行規則設定,還是人員資質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,都應以確保低空活動不危及國家安全、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公共安全為首要考量,最大限度降低各類安全風險,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,構建穩固可靠的低空安全防護網。
張天任特別指出,立法過程應遵循科學規律,在空域規劃上,要充分考慮地理環境、氣象條件、交通流量等因素。
“氣象條件對于低空飛行至關重要,不僅是安全運營的前提,也是提升低空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。”張天任解釋,低空飛行高度較低,受天氣條件的影響更為直接,低云、強風、雷暴、大霧等都可能影響飛行安全。不同地區的氣象條件對低空飛行器的適航性要求不同。例如,在張天任所在的浙江沿海,臺風、雷暴等天氣對飛行器的耐候性和飛行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。對于低空物流、無人機巡檢等場景,氣象條件則直接影響運營效率和安全。
張天任建議,應建立健全低空行業標準體系,“在低空服務保障方面,制定氣象服務、通信保障、維修保養等服務的質量標準和規范,提升低空飛行的整體服務水平。”
張天任認為,當前,氣象服務保障低空飛行最迫切的任務有三個:一是構建精細化低空氣象預報體系,提供更精準的風速、風向、能見度等預報數據,為無人機、通航飛機等低空飛行提供參考;二是建設低空氣象數據共享平臺,與民航、應急管理、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數據融合,為低空運行企業提供實時氣象信息;三是研發適用于低空飛行的智能預警系統,結合人工智能分析技術,不斷提高低空飛行風險預警的準確性和提前量,保障飛行安全。
除了低空經濟以外,張天任還表示,氣象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在多個領域都大有可為:在農業領域,精準氣象數據可助力農田灌溉、病蟲害防治,提高農業生產效率;在新能源產業方面,風電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效率高度依賴氣象條件,通過精準氣象預報預測可優化發電調度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;在智慧城市建設中,氣象數據可用于優化城市交通管理、安全運行等,提升城市治理能力。“因此,未來需要推動氣象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深度融合,更好服務現代化產業發展。”
來源:中國氣象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