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知道,我有多重身份,既是企業家,也是村書記。
在日前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提出了“先富促共富”的要求。對于這個殷切期望,我有著很深的感悟。
當前,民營企業要成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,帶動更多人群增收、拉動地方產業發展、扛起鄉村振興使命,這是對企業家精神的最好詮釋。
我一直在推動天能集團和新川村開展“村企共建”,至今已有27年。從最初的幫扶支持到后來的深度融合,新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出現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、精品民宿等多種業態。2024年,新川村經營性收入接近300萬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5萬元。
這種“村企共建”模式是具備可推廣性的。一方面,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資金、技術、市場等資源優勢,全力助推鄉村產業發展壯大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,以及農民收入穩步增長;另一方面,鄉村則為企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與豐富勞動力資源,實現村企雙方優勢互補、互利共贏。
村企共建,本質上就是“先富促共富”。很多民營企業家心系桑梓,有能力也有意愿為家鄉的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,通過項目回歸、資金回流、信息回傳、技術回援、人才回鄉、公益回扶等多種方式,為推動共同富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當下,鄉村人才“不想來、不愿來、待不住、做不好”問題仍然突出,生產領域一線勞動和農村管理人才出現短缺和老齡化,這讓很多民營企業回報家鄉無從著力。因此,有必要推行分類型分層次、個性化訂單式的培養模式,形成集技能培訓、職業教育、實訓孵化和技術服務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鄉村“新農人”培養體系,全面提升鄉村人才質效。
來源:浙江日報